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(记者孟海 邹世诚 李熠祺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全国政协委员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长期工作在医疗临床一线,始终心系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和改善农村群众就医状况等问题。中国之声系列报道《履职一年间》,本期推出《推动基层医疗提质升级》。
前不久,傅小云在遵义市一家三甲医院的信息科进行了医疗数据调研。如何让数据“多跑路”,群众“少跑腿”,是傅小云思考较多的问题。
傅小云: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,每年产生的医疗数据量是惊人的。数据共享怎么进行,这些我们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,从而把这些数据挖掘好、用好,形成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大模型。
除了关注基层智慧医疗之外,傅小云还一直关注着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。去年两会期间,傅小云提交了一份提案,建议进一步推进预防、影像、检验、麻醉等面向乡镇卫生院的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,这份提案来自于傅小云2022年-2024年在贵州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帮扶经历。这段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,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。
傅小云:再好的物质硬件条件,最终还是要靠我们基层的大夫、护理他们治病救人的能力,归根结底县域医疗人才的培养,是一个关键的核心环节。
傅小云的这份提案也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、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回应。相关工作正扎实推进。傅小云介绍,目前,遵义医科大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招生数量已经增加了。
傅小云:将来我们可以继续进行调研,制定更加合理的招生策略和服务年限。对他们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上的支持,我想我们培养出来的医生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。
2024年下半年,傅小云格外关注基层智慧医疗建设并进行了相关调研。他表示,希望国家加速医疗大数据一体化建设、完善医疗数据质量。
傅小云:数据质量高了,有时候患者在基层,就不需要跑很远的路或者到更好的医院去,我们直接就可以形成相应的治疗方案,这减少了很多的治疗成本,老百姓的治疗压力、负担都会减轻。
记者手记
我是记者李熠祺。调研、培训、义诊……多年来,傅小云在贵州各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奔走,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言献策,从推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,到打造"带不走的医疗队",再到呼吁利用大数据发展改善农村群众就医状况,正如他所说,让老百姓都能方便看病、看好病,这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。